無鉛焊錫條的使用規范是保障焊接質量、操作安全及符合環保標準的核心依據,需覆蓋前期準備、焊接操作、后期處理、安全防護四大環節,
同時結合無鉛焊錫 “熔點高、易氧化、潤濕性弱” 的特性針對性管控,具體規范如下:
一、前期準備規范(焊接前必須完成)
前期準備的核心目標是消除焊接障礙(如氧化、雜質),匹配無鉛焊錫的工藝要求,避免 “虛焊、冷焊” 等缺陷。
1. 材料與工具檢查
焊錫條合規性:
需確認焊錫條符合RoHS 2.0(鉛≤1000ppm、鎘≤100ppm)及應用場景標準(如汽車電子需符合 IATF 16949),包裝上需標注 “無鉛”
標識、合金成分(如 Sn-3.0Ag-0.5Cu)、熔點范圍、生產批號及保質期,禁止使用過期(通常保質期 12 個月,開封后 6 個月內用完)或成
分不明的產品。
助焊劑匹配:
無鉛焊錫潤濕性差,必須搭配無鉛專用助焊劑(松香基或有機酸型,鹵素含量≤0.5%),禁止混用有鉛助焊劑(會導致鉛超標);根據焊接方
式選擇助焊劑形態(波峰焊用液態助焊劑、手工焊用焊錫絲內置助焊劑),且助焊劑需在保質期內(未開封 12 個月,開封后 3 個月)。
工具適配性:
焊接工具(電烙鐵、波峰焊爐)需具備精準控溫功能(無鉛焊錫熔點比有鉛高 30-50℃,如 SAC305 需 250-270℃,Sn-58Bi 需 180-200℃),
控溫誤差≤±5℃,避免溫度過低導致焊錫不熔、過高導致元器件損壞或焊錫氧化。
烙鐵頭需選用無鉛專用材質(如鐵鎳合金、陶瓷涂層),禁止使用有鉛烙鐵頭(殘留鉛會污染無鉛焊錫),且烙鐵頭需無氧化、無變形
(氧化會導致熱傳導效率下降)。
2. 待焊工件預處理
清潔除污:
用酒精(95% 以上純度)或專用 PCB 清潔劑擦拭待焊焊點(如 PCB 焊盤、元器件引腳),去除油污、灰塵、氧化層(氧化層會阻礙焊錫浸潤)
;若氧化嚴重(如銅焊盤發黑),可用細砂紙(800 目以上)輕磨,再清潔。
防氧化處理:
預處理后的工件需在 2 小時內焊接,避免二次氧化;若需存放,可噴涂薄層無鉛防銹劑(如有機硅類),焊接前用酒精擦除。
二、焊接操作規范(核心工藝管控)
無鉛焊錫焊接需嚴格控制 “溫度、時間、浸潤度”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焊點缺陷。
1. 手工焊接(電烙鐵焊接)規范
操作步驟 規范要求 注意事項
1. 烙鐵預熱 按焊錫條熔點設置溫度(如 SAC305 設 250-270℃,Sn-0.7Cu 設 260-280℃),預熱時間 5-10 分鐘,用測溫儀確認烙鐵
頭實際溫度(避免顯示溫度與實際不符)。 禁止空燒烙鐵(超過 10 分鐘未使用需調至休眠溫度,如 150℃),防止烙鐵頭氧化。
2. 上錫潤頭 預熱完成后,用焊錫條在烙鐵頭尖端涂一層薄錫(“潤頭”),確保烙鐵頭與焊點接觸時熱傳導良好。 潤頭錫量
以覆蓋烙鐵頭尖端為宜,過多會導致焊錫浪費,過少會導致熱傳導不足。
3. 焊點焊接 ① 烙鐵頭同時接觸焊盤和元器件引腳(接觸點距焊點 1-2mm),停留 1-2 秒(讓焊點溫度升至焊錫熔點);
② 送焊錫條至焊點(而非烙鐵頭),焊錫量以覆蓋焊點、填滿焊盤孔為宜(如 0805 元器件焊點錫量約 0.1g);
③ 焊錫熔化后,先撤離焊錫條,再停留 0.5 秒后撤離烙鐵頭,確保焊點凝固。 禁止 “點錫”(反復將焊錫條點在焊點上),避免焊錫未充分浸潤;
禁止焊接時間過長(超過 3 秒),防止元器件過熱損壞(如 LED、芯片)。
4. 焊點檢查 焊接后 30 秒內(焊點未完全冷卻),用放大鏡(10-20 倍)檢查焊點:
- 外觀:呈 “半月形”,表面光滑、無毛刺、無氣孔;
- 浸潤:焊錫完全覆蓋焊盤和引腳,無 “虛焊”(焊錫未包裹引腳)、“冷焊”(焊點發暗、粗糙)。 若焊點不合格,需先用電烙鐵融化
焊錫清除,再重新焊接(同一焊點返工不超過 2 次,避免焊盤脫落)。
2. 波峰焊(批量焊接)規范
焊爐參數設置:
焊爐溫度需比焊錫條熔點高 30-40℃(如 SAC305 焊爐溫度設 245-255℃,Sn-58Bi 設 165-175℃),輸送帶速度 2-3m/min(確保焊點浸潤時間 3-5 秒);
助焊劑噴涂量需均勻(覆蓋率≥95%),噴涂壓力 0.15-0.2MPa,避免過多導致殘留、過少導致潤濕性差。
焊錫槽維護:
每日焊接前需清除焊錫槽表面的氧化渣(“錫渣”,無鉛焊錫氧化速度是有鉛的 3 倍),避免氧化渣混入焊點導致缺陷;每周檢測焊錫成分(通過光譜儀),
若銀、銅含量低于標準(如 SAC305 銀≤2.8%、銅≤0.4%),需補充對應合金元素。
工件傳送:
PCB 板需水平放置(傾斜度≤5°),避免焊點漏焊;元器件引腳朝下,與焊錫波峰垂直接觸,防止 “橋連”(相鄰焊點短路)。
三、后期處理規范(焊接后質量保障)
1. 焊點冷卻與清潔
冷卻要求:
焊接后的工件需自然冷卻至室溫(25℃左右),禁止用冷水或風扇快速降溫(會導致焊點內部應力集中,降低強度);冷卻時間根據工件大小而定,小元器件
(如電阻、電容)需 10-20 秒,大元器件(如芯片、連接器)需 30-60 秒。
殘留清潔:
若助焊劑殘留較多(如松香基助焊劑),需用無鉛專用清洗劑(如異丙醇、環保型溶劑)清洗焊點,去除殘留(殘留會導致焊點腐蝕、絕緣性能下降);
清洗后需晾干(或用熱風槍低溫吹干,溫度≤80℃),避免清洗劑殘留。
2. 質量檢測與記錄
檢測項目:
批量焊接需抽樣檢測(抽樣比例≥5%),包括:
外觀檢測:用放大鏡檢查焊點是否符合 “光滑、無毛刺、無氣孔” 標準;
可靠性檢測:進行 “溫度循環測試”(-40℃~125℃,100 次循環)和 “振動測試”(10-500Hz,加速度 10g),測試后焊點無開裂、脫落;
環保檢測:用 X 射線熒光光譜儀(XRF)檢測焊點鉛含量,確保≤1000ppm。
記錄留存:
需記錄焊接日期、焊錫條批次、焊接參數(溫度、時間)、檢測結果,記錄保存至少 1 年(汽車電子需保存 3 年以上,符合 IATF 16949 要求)。
3. 廢料處理
焊接產生的錫渣、廢焊錫條需分類收集,交由有資質的環保回收企業處理(需提供回收企業的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),禁止隨意丟棄(
無鉛焊錫雖鉛含量低,但仍屬于危險廢物,隨意丟棄會污染環境);
回收記錄需留存,包括廢料重量、回收日期、回收企業名稱,以備環保部門檢查。
四、安全防護規范(保障操作人員安全)
無鉛焊錫焊接過程中會產生助焊劑揮發物(如松香酸)和微量金屬蒸汽(如錫、銀),需做好個人防護和環境管控:
1. 個人防護
穿戴裝備:
操作人員需佩戴無粉丁腈手套(避免手汗污染工件,同時防止助焊劑刺激皮膚)、防護眼鏡(防止焊錫飛濺入眼)、防塵口罩(N95 級以上,
過濾助焊劑揮發物和錫渣粉塵);若焊接量較大,需穿防靜電工作服(避免靜電損壞元器件)。
操作禁忌:
禁止用手直接觸摸高溫烙鐵頭或剛焊接完的工件(溫度可達 200℃以上,易燙傷);禁止在焊接區域飲食、吸煙(防止有害物質攝入)。
2. 環境管控
通風要求:
焊接區域需安裝局部排風系統(如排煙罩,風量≥1200m3/h),排煙罩距焊接點距離≤30cm,確保助焊劑揮發物和錫蒸汽及時排出;
車間整體通風換氣次數≥6 次 / 小時,避免有害物質積聚。
溫度與濕度:
焊接環境溫度控制在 20-28℃,濕度 40%-60%(濕度過低易產生靜電,過高會導致焊錫氧化加快);禁止在粉塵多、腐蝕性氣體(如氨氣、氯氣)的環境中焊接。
消防措施:
焊接區域需配備干粉滅火器(禁止用水基滅火器,焊錫遇水會飛濺)和防火毯,距離易燃物品(如紙箱、塑料)≥1 米;每日檢查消防設備是否完好。
五、常見違規操作及后果
違規操作 可能后果
混用有鉛助焊劑或烙鐵頭 導致焊點鉛超標,不符合環保標準,出口產品可能被退貨
焊接溫度過高(如 SAC305 用 300℃以上) 焊錫氧化嚴重,焊點脆性增加;元器件(如芯片)過熱損壞
焊接時間過長(超過 5 秒) PCB 焊盤脫落,元器件引腳氧化,導致虛焊
不做焊點清潔 助焊劑殘留腐蝕焊點,降低電路絕緣性能,長期可能導致短路
無通風防護 助焊劑揮發物刺激呼吸道,長期接觸可能引發職業健康問題
遵循以上規范可有效提升無鉛焊錫條的焊接可靠性,降低缺陷率(目標缺陷率≤0.1%),同時保障操作人員安全和環境合規。不同應用場景
(如汽車電子、醫療電子)可在此基礎上增加專項要求(如醫療電子需符合 ISO 13485 醫療設備質量管理體系)。
本新聞不構成決策建議,客戶決策應自主判斷,與本站無關。本站擁有最終解釋
權并保留根據實際情況對聲明內容進行調整和修改的權利。
[轉載需保留出處 - 本站] 分享:【焊錫信息】http://www.173aa.com
2025-09-12
2025-09-12
2025-09-12
2025-09-09